淮安钢主体检测报告 焊缝探伤检测第三方检测 加料篮检测报告
外观检测是钢水包检测的基础环节,需通过 “目视 + 辅助工具” 实现全表面覆盖,重点排查因高温热应力、机械碰撞导致的显性缺陷。检测范围包括钢水包外部壳体、内部耐火内衬、管口及连接部位,检测时需结合强光照射(如工业探照灯)和内窥镜(针对内部盲区)。外部检测需重点观察外壳是否存在局部鼓包(因内部钢水压力或热膨胀导致壳体塑性变形)、直线度偏差(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壳体母线直线度,允许偏差≤5mm/m),以及表面是否有裂纹(尤其是焊缝热影响区、壳体转角处,需用 10 倍放大镜观察,裂纹长度>5mm 需标记);检查外壳表面腐蚀情况,重点关注雨水冲刷、工业粉尘堆积区域,若出现锈蚀深度>1mm 的点状腐蚀或连续锈蚀带,需做壁厚检测。内部检测需通过内窥镜或人孔进入(冷却至常温后),观察耐火内衬是否有大面积剥落(单块剥落面积>0.1㎡需修复)、内衬表面是否有贯穿性裂纹(裂纹宽度>3mm 或长度>500mm 需紧急处理),以及底部、水口周边是否有钢水渗透形成的 “结瘤”(结瘤厚度>50mm 会影响钢水流动性,需清理)。还需检查管口、法兰等连接部位的密封面是否有损伤(如划痕、变形),确保后续密封件安装后无泄漏风险。
淮安钢主体焊缝探伤检测

根据检测标准(如产品标准、行业规范)判定缺陷是否合格,核心判定依据是 “缺陷尺寸限值”:
裂纹:任何长度的裂纹均判定为不合格(除非标准特殊允许,如轻微表面裂纹可打磨修复后复检);
未焊透 / 未熔合:长度>10mm 或深度>焊缝厚度 10%(且>2mm)时不合格;
夹渣 / 气孔:单个尺寸>3mm,或密集缺陷(每 100mm 长度内>3 个)时不合格;
咬边:深度>0.5mm 或连续长度>100mm 时不合格。
标准
磁粉焊缝探伤的所有项目均需依据国家 / 行业标准执行,常见核心标准包括:
GB/T 15822-2022《磁粉检测》(共 3 部分,涵盖方法、设备、材料)
JB/T 4730.4-2005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4 部分:磁粉检测》(针对压力容器、锅炉等承压设备焊缝)
GB/T 3323-2022《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检测》(虽为射线检测标准,但部分焊缝缺陷判定限值可参考)
AWS D1.1《美国钢结构焊接规范》(国际通用,针对钢结构焊缝的磁粉检测要求)。
钢主体焊缝探伤检测报告

GB/T 11345-2013《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、检测等级和评定》
这是化组织(ISO)标准的等效转化标准,适用于非承压类不锈钢腔体焊缝(如普通工业储罐、设备外壳),核心补充要求包括:
检测等级划分:根据不锈钢腔体的重要程度,将检测等级分为 A、B、C 三级(C 级Zui严格),承压类不锈钢腔体需至少采用 B 级,真空腔体、高压腔体需采用 C 级。
缺陷定量方法:推荐用 “6dB 法” 测量缺陷长度,用 “当量计算法”(如 AVG 曲线)确定缺陷当量尺寸,避免因不锈钢焊缝组织不均匀导致的缺陷定量偏差。
记录要求:需详细记录不锈钢材质(如 304、316)、焊接工艺(如氩弧焊 / 焊条电弧焊)、探头参数(频率、K 值),为后续复检或缺陷分析提供依据。